
9月17日至20日,第22届中—东盟博览会、中国—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(以下简称“东博会和峰会”)在南宁隆重举行。金秋时节的邕城热情洋溢,喜迎四海宾朋。为确保“东博会和峰会”期间供水安全万无一失,广西绿城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绿城水务”)从提升供水保障能力、筑牢水质安全防线、构建数字化保障体系三方面周密部署,以智慧水务与精细管理相结合,为盛会顺利召开提供坚实供水保障。
未雨绸缪,提升供水保障能力
为保障东博会和峰会期间供水安全稳定运行,绿城水务未雨绸缪,从年初开始谋划优化城市供水布局,通过完善市政供水设施建设,优化供水调度,不断提升保障能力。
针对东博会和峰会重点场所,绿城水务加强研究部署,制定“一点一策”供水保障方案。经前期评估,发现中国—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展示中心为单一管道供水,为切实保障供水稳定安全,绿城水务紧急部署,于8月30日前完成歌海路至那黄大道供水管道联通及配套设施建设,为中国—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展示中心打造“双回路”供水格局,可在单一管路故障时迅速切换备线,最大限度保障用户连续、安全用水。
东博会和峰会前夕,绿城水务采取多种措施,多维度对供水管网进行维护。绿城水务组织专业巡检队伍,对重点路段沿线的消防栓、阀门井盖等供水设施开展拉网式巡查,严密排查漏水隐患及周边施工对管线安全的影响。同时,派出专业听漏团队,借助先进听漏设备对供水管道进行系统性“健康体检”,着力探测是否存在暗漏,确保及时维护。此外,绿城水务在重点区域供水管道上安装了供水管网噪声测漏仪,24小时全天侯监测管道运行状态,及时发现管道漏损风险,并将数据即时传输至监控中心,便于公司提前预警并迅速处置漏水隐患,从而实现管网风险的超前预警与快速响应。据统计,从9月1日至15日,绿城水务出动车辆60车次,270人次对重点路段周边消防栓、阀门井盖等设备进行巡查,共巡查消防栓1084个次,井盖1822个次。对主动巡查出的水管暗漏情况,立即抢修,确保在盛会召开前将管道安全隐患全部处理完毕。
精密监测,筑牢水质安全防线
绿城水务持续完善“班组—水厂—公司”三级水质检测体系,强化厂级检测能力。水厂化验室每日对原水、出厂水开展18项常规指标检测,并新增重金属指标检测,根据水质动态优化处理工艺。在线监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,生物鱼池观测频次同步增加,切实保障水质全面达标。
水质检测中心依托全市120个管网监测点,每日开展7项常规检测,密切检测管网水质。此外,绿城水务增配检测设备,将重点区域检测频次提升至每日一次。原水、出厂水及管网水检测项目分别扩充至42项和53项,实现对重金属指标更全面监控。绿城水务还全面排查重点场所内部管网与二次供水设施,坚决杜绝水质安全隐患。
数智赋能,构建数字化保障体系
作为南宁供水调度的“智慧大脑”,绿城水务调度指挥中心依托智慧生产调度系统,对“源水—制水—供水—用水”及“污水收集—处理—排放”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测,以“一张图”模式全景展示生产运行实况,为安全供水和污水达标排放提供精准数据支撑。
通过融合工作流引擎与GIS技术,绿城水务搭建智能外勤管理平台,实现“监控端+移动端”联动,实时定位人员位置、自动派发任务、跨部门协同处置,达成“3分钟响应、45分钟到场、24小时修复”的抢修目标,显著提升管网巡线和抢修业务的精细化水平。
绿城水务24小时值班调度,依托覆盖供水管网的100余处水压、水质、水量在线监测设备,实时回传数据至中心智能监测系统,动态跟踪管网压力变化。一旦发现异常,中心调度部门立即启动联动处置机制,确保供水压力稳定。通过科学调度,确保水压平稳、缓解供水压力,降低爆管与漏损风险。
绿城水务实行24小时不间断供水巡查,对主干道所有的阀门、水表、供水设施进行每天3遍巡查,并安排送水车、供水抢修车及抢修人员在现场处于临战待命状态,听从指挥,随叫随到,随时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准备。客服热线全天候畅通,绿城水务按月对热线工单进行多维度分析,精准归类咨询、报修、投诉等问题,通过数据梳理与图表呈现,清晰把握诉求分布与处理进展,为优化服务策略、提升响应效率提供决策支持,让水务服务更加精准、高效、温暖。
通讯员:马丽
视频来源: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